“再往里边来看啊,它又来一片,中国的航天员就在里边……看,神舟十六号它飞上了天……”日前,在河北沧州吴桥杂技大世界,拉洋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温俊来与徒弟们创作了新的节目唱词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一位手艺人,手拉几根绳,敲锣打鼓哼故事。一个大木箱,围坐四五人,孔中窥景笑哈哈。”这句话形容的就是中国早期的街头“土电影”——拉洋片。
拉洋片历史悠久,起源于宋代,清朝时由河北传入北京,成为老北京庙会上常见的文艺表演形式。道具是一个约两米高、一米宽的大木箱,大幅的彩色图画安装在木箱之后,木箱上有四个直径两厘米的圆形凸透镜镜片,箱子上安装锣鼓,由一条小绳控制。2008年,拉洋片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拉洋片表演时使用的道具。新华社记者冯维健 摄
“拉洋片的精髓在于一推一拉,其中推是指演员表演时推动底层的一张画片,顶动另一张供观众观看;拉则指的是演员一拉小绳,锣鼓就敲打起来,形成伴奏。”温俊来说,观众透过镶着镜片的孔看图,边看图画边听艺人的唱词。
生在“杂技之乡”吴桥的温俊来从小就喜欢看拉洋片,17岁时,他师从拉洋片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永才,不仅学习说唱技巧,还研究画片绘制、木箱制作、机关设计。19岁开始带着这门手艺登台演出,通过拉洋片这种艺术形式,展现民俗文化、奇闻趣事、名胜古迹、风土人情。
今年48岁的温俊来从事这门技艺已经31年了,作为拉洋片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,他坚持老技艺要传承、更要创新的理念。一方面,潜心研究节目,努力实现内容创新;另一方面,认真传授技艺,努力把技艺传承下去。
“拉洋片中包含着浓浓的民俗文化,唱词通俗易懂,语言生动幽默,表演时,演员要充分调动五官和身体各个部位,使自己完全进入角色。”温俊来说。
非遗传承人温俊来在为观众表演拉洋片。新华社记者冯维健 摄
“我们在保留拉洋片古老韵味的前提下,融入了载人航天、丝绸之路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内容,通过传统技艺展现时代变化。”温俊来说,同时,还融入了魔术、古彩戏法等艺术元素,让表演更加立体,更有吸引力。
如今在吴桥,拉洋片不仅是老一辈人的回忆,也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。今年36岁的王峰是传承拉洋片的年轻一代。
“拉洋片需要一个人独立完成,一手推动画片更换,一手牵动乐器伴奏,同时张口说唱故事。”王峰称,这项传统技艺一个人身兼数职,还要做到手不忙、脚不乱,需要扎实的基本功。
王峰原本是吴桥杂技大世界的一名魔术演员,由于对拉洋片有着浓厚的兴趣,每天下班后,他都会拿出一定时间反复研究和练习。
王峰在吴桥杂技大世界为观众表演拉洋片。新华社记者冯维健 摄
“拉洋片除了要求画面精美,还需要演员说唱时字正腔圆,吸引观众聆听,对唱功有较高的要求。我每天坚持练声,力争做到唱词合辙押韵,行腔张弛有度,音调抑扬顿挫。”王峰说,2023年,他开始正式在吴桥杂技大世界独立演出拉洋片。
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,小小洋片展现古今中外。传承者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,用一张张画片尽情演绎他们的艺术人生,让古老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了生机。
记者:冯维健
编辑:李争艳、刘祯
标签: